來源:網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整理 2020-02-12 15:37:42
具體到解題步驟,我歸納為三步:
第一步,知“肉”即首先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出設問所體現(xiàn)的內容(這是相對于開卷考試而言的,而對于閉卷考試,則要求學生首先知曉設問所體現(xiàn)的觀點的具體內容),即上文所說的“肉”;第二步,取“骨”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、中心句,必要時還要對所給材料進行梳理、概括;第三步,“骨肉相連”即要將取好的“骨”與沒問中的“肉”進行比對和聯(lián)系,使“骨肉相連”,從而使材料能夠體現(xiàn)并反映觀點,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。
問答題技法五
觀點一:看法、認識、啟示類題型的解題技巧
題型特點:看法、認識、啟示類題型往往通過一個(或幾個)案例、一組(或幾組)數(shù)據、一段(或幾段)材料的展現(xiàn),重點考查學生能否從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,得出體會,受到啟迪。
設問方式:
①“這給我們什么啟示、啟發(fā)”;
、"談談你的看法、體會、認識”;
、“你從中悟出什么道理”;
、“如何認......如何看待;
、“如何分析這一現(xiàn)象”等等。
例題: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以其對“炭/炭復合材料”發(fā)明的杰出貢獻,榮獲了連續(xù)6年空缺的國家科學技術發(fā)明一等獎。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,周末和節(jié)假日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。當實驗一次又一次遭遇失敗時,他不退縮。在科研經費有限和設備落后的情況下,啃下了一個又一個“硬骨頭”。他從心里迸發(fā)出一個誓言:“中國人不僅應自行研發(fā)新產品,而且在技術上要爭第一。”凝聚20年的心血,中國飛機依賴進口剎車片才能“落地”的歷史被改寫。
(1)請你列舉黃伯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兩個表現(xiàn)。
(2)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中“誓言”的認識。
(3)你打算怎樣用實際行動向黃伯云學習?
解題思路:理解、認識、啟示類的題目可按照“示一理一啟”的解題思路作答,也可按照‘是什么——為什么——怎么辦”的解題思路作答。
1、“示”即展示(是什么)。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點,也就是“材料所反映的內容”。主要通過“讀”來完成。包括兩個方面:一是讀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,明確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現(xiàn)象和問題;二是讀懂設問的指向和規(guī)定,明確設問要求回答的啟示。
2、“理”即道理(為什么)。即“材料反映的內容”的依據、原因、重要性(必要性)、不做的危害性等。
①依據。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內容的理論根據(包括路線、方針、政策、國策、戰(zhàn)略、原則、原理、法律、法規(guī)等)。
、谥匾。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內容的作用、意義、目的、目標等。
③必要性。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現(xiàn)象存在的客觀實際,即非做不可的原因。
、芪:π。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將導致的消極后果。
3、“啟”即啟發(fā)(怎么辦)。即政府、社會、學校、公民、青少年等準備怎么做、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。主要通過“提”完成。“提”就是根據所找出的現(xiàn)象或問題的原因:提出今后在這方面應該怎么做。這是解好試題的落腳點。解答時,應注意運用“應”“要”“堅持”“必須”等詞語,以體現(xiàn)答題的針對性。按照這樣的解題思路,在回答本題第一問時應注重“示”(是什么),分析黃伯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表現(xiàn);第二問注重“理"(為什么),應找出黃伯云發(fā)出自行研發(fā)新產品“誓言”的依據:第三問從“啟”的角度談青少年應該怎樣做。
參考答案:
(1)黃伯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神表現(xiàn)在:①周末和節(jié)假日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。②當實驗一次又一次遭遇失敗時,他不退縮。③科研經費有限和設備落后的情況下,啃下了一個又一個“硬骨頭”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